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介紹
2025-05-0246次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介紹: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紡織及材料科學方面基礎知識和能力,適應現代新材料迅速發展趨勢,能在非織造材料與產品制造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裝備設計、環境保護、國內外貿易、產品設計、新產品研制、工程應用及營銷與管理等工作的社會急需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主干課程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機械設計基礎、電工及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應用、非織造化學與實驗、非織造用粘合劑與助劑、非織造原理、非織造布后整理、非織造布性能測試、非織造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非織造專業外語、企業管理概論與技術經濟分析、機電傳動控制基礎、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流體力學、非織造設備、生物化學、非織造產品應用與質量標準、紡織電子商務、國際貿易與實務等,同時設有非織造專業認知實習、工藝上機實習和產品設計實習等現場實踐課程。
除了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還開設了紡織工程、輕化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學等專業。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江蘇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簡介
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由原蘇州絲綢工學院的主要特色學科與專業組建而成,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3年著名民主人士史量才先生在上海創建的“私立女子蠶業學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和知名度。1960年,經國務院批準,在蘇州絲綢工業??茖W校的基礎上,創辦成立蘇州絲綢工學院,歸紡織工業部直屬。1964年,國務院決定將華東紡織工學院的制絲專業組、無錫輕工業學院的紡織系并入蘇州絲綢工學院,建立蘇州紡織工業學院。1972年,蘇州紡織工業學院重新改稱蘇州絲綢工學院。1997年,蘇州絲綢工學院并入蘇州大學,組建成立蘇州大學絲綢學院。1999年,為適應社會需求,促進學科建設和發展,經上級批準,絲綢學院更名為蘇州大學材料工程學院。2008年7月,因學科建設需要,以原屬材料工程學院紡織學科所屬專業組建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江蘇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辦學目標
學院始終圍繞著學校“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依托于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立足學科優勢,充分利用各種科研和人才培養平臺,實現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跨越式發展。學院擁有涵蓋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紡織工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等5個二級博士點和碩士點,紡織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1個以及紡織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其中,紡織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為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連續三次獲批為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學科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三、江蘇第一。紡織工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江蘇省品牌專業,紡織類的四個專業均為江蘇省重點專業。
江蘇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119名教職工中,有教授31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7名,副教授30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名、省級教學名師1名、省雙創人才1名、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6名、省333工程培養對象4名、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5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8人、省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和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各1人、全國繭絲綢行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1人。學院先后承擔了國家“863”、“973”高新技術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攻關等重大科研項目。
江蘇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實訓情況
學院現有國家工程實驗室——現代絲綢國家工程實驗室、紡織與服裝設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紡織與服裝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和人才培養平臺,還有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紡織絲綢技術研究所、江蘇省絲綢工程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蘇州絲綢技術服務中心、江蘇省紡織印染節能減排與清潔生產工程中心等多個省級科研和人才培養平臺。
宣城2023年比較好且開設有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中專學校有哪些蒼溪縣職業高級中學學前教育專業介紹山東2024年中專學校哪兒有安徽合肥旅游職業學校(十五中學)評價好不好 環境怎么樣安徽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怎么樣 環境好不好合肥廬江育才學校2021年招生辦聯系電話安徽省壽縣技工學校招生,招生專業有哪些重慶軌道學校一般一學期多少錢_重慶軌道交通學??孔V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