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于站在了 40+的山頭上,當我回望我走過的路,
我從來沒有這么自在,這么歡喜,這么滿懷希望過。」
這場關于「女性年齡焦慮」的公開演講,把一向低調的張靜初送上了熱搜。
長裙飄飄,盤著丸子頭,說出這句話的張靜初的確讓人服氣——
她二十多歲登上職業巔峰期,憑借《孔雀》里的絕望哭戲「一戰封神」,
《唐山大**》里的姐姐一角讓她躋身一線,
和吳彥祖搭戲《門徒》真老鼠爬到身上也一動不動,敬業細膩的演技鞏固了她的影后地位;
鋒芒畢露后,她卻被「黃謠」糾纏十幾年,網傳被「導演太太團」**,逐漸悄無聲息;
有人嘲諷她選擇當隱身的鴕鳥,有人唱衰她明明頂著「小章子怡」的光環,卻這么快步入下坡路;
殊不知,在40+的年紀,張靜初重啟人生。
26天,她成功備考托福,上岸全美排名第一的導演系,奔赴求學路;
隨后,困擾她十幾年的名譽侵權案宣告成功,拿回清白。
她邊讀書邊做學習博主,即使素顏、即使露出魚尾紋,永遠一副神采奕奕的樣子,不免讓人想起蔡依林那句:「40歲真的 feel damn good!」
年齡焦慮,是我們常談常新的話題,看到張靜初重新書寫自己的人生敘事,聽到她高喊40歲的美好,竟然有些想哭。
當我沉浸在她的生活碎片里,也發現了她破除年齡焦慮的「心法」與「**」。
幾個月前,有位媽媽在后臺留言:
「因為生育,我階段性放棄了工作,等我重返職場時已經38歲了,我的人生還能擁有多大可能性?」
40歲左右,你一定也曾被這種無力感捆住手腳: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總覺得前面的路一片渺茫。
外界的聲音不斷攪渾你的心湖:「這個年紀,你就該以家庭為主」;「工作當然是穩定更重要了」……
我很喜歡的經濟學家***先生說,「人到40歲,其實該**的本領也都**了,接下來,你要選一個重要的事去做。生命很短,你要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很多人人到中年才明白這個道理,張靜初的難得在于一直都踐行著這個道理。
在流量為王、年齡焦慮極盛的娛樂圈里,張靜初是個「逆潮流」的人。
她不追捧「大咖」資源,只關注角色本身。
25歲就拿到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影后,隔年拍攝《芳香之旅》,憑借春芬一角,斬獲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影后,使得張靜初在國際打響了名聲,甚至拿到了好萊塢的「進場券」——在美國和成龍合作《尖峰時刻3》。
這部電影拍完,張靜初本來可以進軍好萊塢,但她選擇回國,拍章家瑞導演的《紅河》。
成龍聽聞后大驚:「有沒有搞錯啊你,你在這里拍一個這么大的片子,你回去拍一部投資700多萬的電影?」
她回:「 《紅河》女主阿桃是個智障人士,我從來沒有演過這種角色,想嘗試一下。」
后來這部片子票房并不理想,甚至拍完兩年后,導演編劇連一分錢的稿費都沒拿到。
但張靜初不后悔,比起平臺和資源,她更想突破角色類型化的限制,這對她來說是更重要的事。
她也不執著于出鏡率,放棄角色時會非常果斷。
拒絕了爾冬升的《竊聽風云 3》,爾冬升直言勸她:「你要有市場占有率,作品產出量少,大家老看不見你,就會想不起你,你露出頻率也會越來越低。」
但張靜初堅持留跑到國外,看戲劇、探索新的表演方法。43歲,她又決心學英語、考導演系研究生。
你會發現,她從不被身邊的聲音、大多數人的選擇所影響,而是深思熟慮之后,選擇當下更重要的事,走著一條少有人走的路,甚至在同行眼里,這是一條笨拙吃力的路。
也因為這樣,她更能聚焦自己的目標,走得穩且有力。我暫且把這種能力,稱之為祛除雜念的「聚力」。
如何擁有「聚力」?張靜初分享了尼采的一個思想實驗。
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被卡在無盡輪回之中,這個輪回是你現在的生活的無限循環,你能承受嗎?你會想做出什么樣的改變嗎?」
她認真把人生每個階段都代入想了想——
「最不想回到的是童年,因為那時候我非常孤獨和無力,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習,心里充滿了挫敗感,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我也不想回到我的青春期,因為我被深深的自卑所折磨,那時候的我雖然很努力,但是我是被恐懼驅動;
我也不想回到我突然成名的那個所謂最黃金的時光。那時候的我雖然擁有青春,可是我看不到自己的美。
我雖然擁有了名氣,但是我沒有善用它的智慧和格局,反而因為被謠言所傷,一直想扔掉名氣這個燙手的山芋。
但備考美國電影學院導演系的這段日子,雖然很苦,也很焦慮,掉了很多頭發,可是我想象了一下我萬一被卡在里面,要不斷地循環重復,但我似乎覺得可以承受。」
這個思想實驗,幫助她聚焦在了人生「最重要的那件事」上。
而當你找到足夠重要、足夠渴望實現的那件事,其他都只是待解決的問題而已。年齡,恐怕是我們給自己的牢籠。
很多人談起40歲的人生,會習慣跟一個形容詞,「暮氣沉沉」。
就像經典的日本老電影《談談情,跳跳舞》里拍的那樣,主人公每天上下班站在列車里,歪頭看著車窗外發呆,面無表情。
生活不知覺化為一灘死水,熬不動的夜,處不好的婆媳,使不上力的隊友,滿腦子圍繞孩子的吃喝拉撒作業,兩點一線的生活……
我們好像習慣了這套敘事,然后深陷精神的低潮。
電影里的中年人,鬼使神差迷上了跳舞,卻由此走出低潮,喚醒了生命的活力。
張靜初身上同樣有這種活力,它來源于一個人對世界的熱情與好奇。
43歲這年考研上岸,讀導演系,張靜初震驚了內娛。
且不說年齡,這個專業的難考程度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全美排名第一的電影學院、整個學校只有兩百多人。
從中專幼師美術班,到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大專,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再到研究生,張靜初的學歷晉升,是普通人看了也自愧不如的程度。
其實早在3年前,她就提過「考學深造」的想法,身邊的人好言相勸:
「你今年已經四十歲了,留給一個女演員的時間不多了,你應該抓緊再拍兩年戲,利用好自己的黃金時間。」
自己也想了想,托福對她來說的確很難:「初中英語成績一直在及格線徘徊,后來上中專學畫畫不用學英文,到了大學考中戲也不需英文成績。」
收到朋友寄來的托福全真模擬試題,五六天做了幾篇閱讀就崩潰了。當時忙著其他工作,就暫且擱置了一段時間。
但她始終認為,保持好奇、終身學習,是打開歲月禮盒的鑰匙。
43歲這年,她遇到了一個同樣想電影系研究生的女孩,她也決定拼一把,不斷外延自己的認知邊界。
據她回憶,那段時間她需要在半個月內向學校提交兩個短片,然后要去劇組拍戲,26天備考托福,同時要寫完三篇**。
為了督促自己完成目標,她甚至在社交平臺上打卡,讓網友監督自己的學習進度。
單詞背了就忘,忘了再背,做題時緊張到手抖,考砸了會焦慮到掉頭發,但是她挺住了:
「只有停止成長的人,才會年齡焦慮,不斷學習的人是不會害怕衰老的。」
打開她的社交主頁,你會發現她是一個極其知行合一的人。
她很喜歡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時刻關照內心成長。
不僅定期看展覽、看百老匯演出,還會參加喜劇俱樂部學習喜劇表演,學著用英文講脫口秀;去三聯書店看書也成了她的日常。
電影《心靈奇旅》有句臺詞:「每個靈魂都必須找到火花,才能允許來到地球,這就是人們活著的目的。」
很多時候,并不是外貌的老去,讓我們感覺自己老了,而是在某一刻,突然發現,自己的靈魂停止了生長,那一刻才會感覺真的老去。
30出頭的閨蜜小瑩,在生完孩子的頭兩年,常常有「靈魂枯萎」的感覺。
她迷失在外界給自己劃定的身份里——「好媽媽」、「好妻子」,所有人跟她的對話僅限于:孩子睡了,你抓緊休息;多喝湯,下奶;奶水夠嗎?寶寶哭了,是不是餓了。
生娃前的愛好——閱讀、看電影,都被迫擱置,精神世界越縮越小,生活變得索然無味。
經歷過艱難的自我追問,擠出時間去摸索自己的興趣愛好,終于重新提神振氣,成為一名兼職寫手。
40歲,也要努力點燃「靈魂的火花」,擁有自己的愛好,好好和生活談一場戀愛吧。
聊回張靜初,圍繞她身上的標簽,當然也離不開「好看」這個關鍵詞。
40歲的明星,還可以保養得很好。40歲的普通人,大多有了歲月的痕跡。
主筆阿夕說,自己在鏡子里發現頸部的第一條皺紋,內心還是激蕩起一個碩大而無聲的「!」。
但是枝裕和電影里的國民奶奶,樹木希林可愛地說:「這皺紋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不顯示出來太可惜了。」
是時候重新定義「好看」了。
比起張靜初外貌的美,網友更多是羨慕她神采奕奕的精神狀態,羨慕她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常說「歲月不敗美人」,其實是因為美人有足夠好的體力跑贏歲月、堅守自己的江湖。
40歲以后,張靜初把「保持好看」當成了課題去研究。
她說:「不要相信四十歲的記憶力沒有二十歲好,我的親身體會是,記憶力與專注力直接相關。」
她甚至說,自己四十歲的記憶力比二十歲還要好,因為她把「保持體力」當成了一個課題去研究。
比如,為了培養專注力、記憶力,她養成了冥想**的習慣。
再比如為了維持自己的學習動力,她堅持健身鍛煉,健身房跑步、峽谷徒步騎行、瑜伽運動樣樣不落。
這些體力訓練,讓她的肌肉和骨密度比20歲時更好。
2020年,已經40歲的張靜初主演了中文劇版《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前后表演長達4小時,她全程最佳狀態榮獲好評。
想起功夫女皇楊紫瓊,今年獲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60多歲了,繼續演女俠。打戲依舊親自上陣,毫不含糊。
被問到為什么能保持身材幾十年如一日,她說,「就像你每天起床都要刷牙洗臉一樣,我的習慣就是運動。」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圈內人爆料,演員保持體形,主要是為了保持體力。
一些大開大合的情緒戲,沒有體力支撐,根本拿不下來。有些演員覺得是自己演技不行,其實就是體力跟不上,長臺詞說不上來,大情緒帶動不了。
對我們普通人而言,何嘗不是這樣。
我的老板崔璀,創業6年了,她有過非常具象的觀察:
「一個3小時的重大決策會,有人開到一半就體力不支,大腦一片漿糊,這時候,能到最后一刻還保持專注,思路清明的,就是勝者。
再比如,跟合作方談判了8輪,還是僵持不下,你覺得自己真是干不動了。但你吃飽睡足,忽然又有力氣發起第9次談判,一定意義上,你已經贏了。
有好的體力,是不下牌桌的保證。」
想要提升體力,你可以試著問自己幾個問題,了解自己的精力周期——
什么時候你是精力最旺盛的?
在什么樣的工作環境下你的內耗最少,效率最高?
怎么樣的作息會最容易幫助你恢復精力?
睡前做什么會幫助你得到好的睡眠?白天發生什么事情會影響你的睡眠?
一周運動幾次,你的身體狀態最舒適?
連續工作120分鐘還是90分鐘,你的專注度會下降?
然后根據自己的精力周期,制定你的「體力提升方案」。
崔璀寫過自己的答案。
比如早睡早起,更適合她;常態化普拉提練習,間或擼鐵高強度運動,汗水流下來,淚水就會少一些;
她會特意減少情緒消耗,畢竟美國生理學家愛爾瑪博士研究過,生氣10分鐘耗費的體能相當于3000米賽跑,
她尤其注重保暖,冬天穿秋褲,春秋穿高領,夏天幾乎**短裙,盡量不開空調,等等等等。
最后,不論你是即將來到、還是已經來到40歲,希望你永遠不要放棄關注自我,找尋熱愛。
我祝你靈魂自由,
我祝你精神歡喜,
我還祝你活得好看。
無論什么年紀,做自己最美
同意點「在看」
蠡縣職教中心服務設計與工藝專業介紹永州民辦藝術學校有哪些 永州民辦藝術學校名單一覽表安徽成人中專怎么報名學費多少(安徽省中專學校怎么報名)山東工業技師學院是好學校嗎知乎(山東工業技師學院是好學校嗎)考研等級劃分_考研降低學校等級2024年高密四中錄取分數線是多少(2024高密四中錄取分是多少)觀摩優秀寢室,爭創文明先鋒 ——成都機電工程學校開展優秀寢室內務觀摩活動濰坊工商職業學院屬于大專嗎(濰坊工商職業學院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