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網官網,華中科技大學口腔醫學研究生招生
2024-05-1796次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人民日報 等
編輯:雙一流高校
今天(11月5日)12時32分,華中科技大學官微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1月4日22時53分在武漢不幸逝世,享年89歲。隨后(12時34分),人民日報官微也發文緬懷。
中國 ***優秀黨員、我國著名機械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 士 、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全國優秀教 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大學生文化素質 教育的先行者、華 中 科技 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 院教授楊叔子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1月4日22時53分在武漢不幸逝世,享年89歲。
楊叔子院士1933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1956年加入中****,同年本科畢業于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并留校任教,1980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擔任華中理工大學校長,**十五大、***代表。先后擔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機械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副會長。曾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北省科協***。
楊叔子院士長期致力于機械工程與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的交叉研究,為中國科學技術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成就卓著。他推進了時間序列分析的工程應用,解決了切削過程中的顫振問題并實現了無顫振切削,攻克了鋼絲繩斷絲定量檢測的國際難題;在國內率先提出并開展了智能制造探索性研究,牽頭承擔了智能制造領域第一個國家級基礎性重點項目,是我國智能制造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的開拓者,為中國智能制造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及20余項省部級科技獎。
楊叔子院士在我國高校首倡并大力推進文化素質教育,長期致力于文化素質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形成了豐富的文化素質教育思想,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楊叔子院士是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大先生”。六十多年持之以恒立德樹人,主持國家級教學項目,出版專著教材30余部,獲評全國教材建設獎先進個人,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5項及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0余項;甘為人梯、獎掖后學,是學生們的良師益友,指導研究生150多名,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機械工程和高等教育領域的棟梁之材。
楊叔子院士的逝世,是華中科技大學的重大損失。作為華中科技大學的首位院士、老校長,楊叔子開創了喻園的許多第一。尤其是他在擔任原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期間,倡導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在高校中率先開展文化素質教育,使華中科技大學成為中國高校文化素質教育的旗幟。
華中科技大學的訃告中透露,楊叔子院士遺體告別時間:2023年11月8日上午;地點在武昌殯儀館。
楊叔子攻克了一系列
機械工程領域的國際難題
是國內智能制造的首倡者
他還深耕古典詩詞創作
倡導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
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他反問
“為什么不回國?”
1933年,楊叔子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
幼年時隨父親躲避**戰火
他從小遍讀《四書》《詩經》
唐詩三百首更是爛熟于心
深厚的傳統文化教育
在他心中埋下家國情懷的種子
1952年,楊叔子考入武漢大學
1953年,他因院系調整
進入原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
1956年,他在畢業前加入中****
同年畢業并留校任教
1960年在北京與夫人徐輝碧教授結婚照,徐輝碧教授當時在北京大學任教
上世紀80年代
楊叔子公派前往美國做訪問學者
期滿后,他放棄國外優厚待遇
拒絕延期,毅然回到祖國
有人問,留美年薪上萬,為何回國
他沒有解釋,而是反問
“為什么不回國?”
回國后,他在華中工學院大力推進
時間序列分析在機械制造領域的應用
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
1984年底,他與同事僅花一年工夫
就研制出“鋼絲繩斷絲定量檢測系統”
攻克了這一國際性難題
圖為20世紀90年代初在實驗室指導研究生
后來,楊叔子敏銳地注意到
人工智能與機械制造相融合的新趨勢
將人工智能引入機械工程
提升了制造領域的智能化水平
憑著多項創新成果
1991年,58歲的楊叔子
當選中科院院士
成為華科大第一位中科院院士
他說,工程師
不能成為“文(人文文化)盲”
雖然是理工生
楊叔子卻浪漫細膩,熱愛寫詩
無論是留校、入黨、結婚等人生大事
還是送別同事、外出旅行等日常感懷
他都用詩歌來抒發和記錄
60余年來寫下千余首詩稿
圖為1995年,楊叔子與學生在一起
多年來,他對自己的博士生
有一個嚴格要求
就是博士**答辯前要先背《老子》
后來又加上了《論語》的前七篇
面對質疑,他堅定地說
工程師不能成為“文(人文文化)盲”
在他的倡導下
華科大開辦了系列人文講座
每晚,階梯教室便擠滿學生
不少外校學生也慕名而來
那些年,即便是炎夏時節
懸掛在空中的只有5臺老式吊扇
260多個座位也一直是一座難求
圖為1995年,楊叔子與學生在文化素質教育講座后交流
直至今日
華科大的所有學生
每年考一次中國語文
不及格不發***
理工科學生每年
必須拿兩個人文學科學分
否則不能畢業
“中國語文”作為理工科學生必修課
不及格不發畢業證
楊叔子如此告誡學生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
沒有科學技術,就是落后,一打就垮
沒有人文精神,就會異化,不打自垮”
2010年9月18日,楊叔子為新生作入學教育報告
楊叔子的一生成果斐然
但他一直保持著謙遜
前不久,他還感慨地對愛人講
“回顧我這一生
在黨的培育下
在同志們的幫助下
做了一點工作,我是幸福的”
楊先生,一路走好!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官網)
常州市第五中學有什么特色(常州市第五中學值得上嗎)綿竹職業中專學校2024年招生簡章視頻杭州桐江職業技術學校中餐烹飪專業專業介紹成都市初中生讀幼師學校怎么樣啊(成都初中生讀哪個幼師學校好)2024鎮平縣文化藝術學校招生計劃 招生人數是多少(附要求、條件、對象)成都開設康復治療專業的中專學校名單一覽表鄭州外資企業管理中等專業學校有沒有航空服務專業?巴中初中生讀文秘專業有哪些學校